伴着和煦的春风,随着阵阵墨香,在温暖而又明媚的四月天里,财院学子们在疫情紧张氛围下阅读领略着书籍的魅力,为疫情中自己的迷茫加油打气!
自2022年3月20日至3月27日为期一周的时间内,为响应“书香伴我战疫情”活动,我们共同阅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作者是罗伯特先生,本书以童话故事的角度讲述心理学,蛤蟆先生一向爱笑爱闹,如今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一个人在屋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在10次心理咨询中,蛤蟆先生在咨询师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
本书通过故事告诉我们人生苦乐无常,我们总会受伤,也总会有很多迷茫,但不要灰心,不要沮畏,只要能沉得住气,打得住难,我们自己就是那股最强大的力量。当在自我治愈的路上,主动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新世界的大门,也会随之为你打开。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财院学子的读后感吧!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这本书讲了蛤蟆先生与心理医生的十次面谈,在读的过程中,让我想到我的咨询师,也会把自己带入到蛤蟆的角色里,但我走得要比他慢,和现在的咨询师已经进行了28次咨询,还在探索中。
刚开始的时候,也会像蛤蟆一样 期待咨询师告诉我该做什么以及该怎么做,但咨询师没有给我答案,而是让我更多地了解自己,陪着我去寻找答案,这个过程会比较慢但却让自己内心更有力量。
在书中看到“共谋的时候,让我很有触动,“共谋” 是我们偷偷地或无意识地配合对方,让自己产生某种感受。我们会觉得是别人“让”我们产生了某种感受,但却没有意识到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别人或许会影响你,但最终还是自己在决定要选择什么样的感受。这样的观点是让自己为自己的行为包括情绪负责,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认识到对自己是有自主权的,我们有力量来改变处境,也有力量改变自己。我认为,当我们为自己负责后,改变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不是为了改变而改变。
书中提到儿童、父母和成人三种状态,当处于儿童状态”时,会体验到童年的感受;当处于“父母状态”时,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当处于“成人状态”时,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看到这个概念的时候,突然发现, 36岁的我,更多的时候还是处于“儿童状态”和“父母状态”,现在才开始有意 识地向“成人状态”努力。有时候,会有些心急,觉得自己成长太慢,领悟太晚,但这样的想法太多的时候,反而增加了自己的焦虑成了阻力。这个时候就像跌倒在地的感觉,以前,肯定会给自己打鸡血,让自己赶紧站起来勇往直前;现在,开始允许自己在地上趴一会,整理好心情,再爬起来,也允许自己不爬起来。感觉自己变得消极了,但却更有力量了,因为我开始接纳自 己的感受了。
其实,与自己相处的方式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适合自己的方式就是好的方式。就像咨询师一样,有很多种流派不同风格,也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适不适合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全书很薄,只有七万字,书名看起来像是写给小朋友的书,但实际上我觉得每个大人都应该读一次。
书里化用蛤蟆先生的形象描述了抑郁症患者通过10次心理咨询而康复的经历。蛤蟆先生虽然努力地去成为众人喜欢的样子,但悲伤却从记忆深处不停地涌上来。就像一个溺水者,他渐渐失去了力气,生命也黯然失色。他不再爱玩爱闹,世界像黑白相片般惨淡。过去他总爱夸夸其谈,现在却仿佛失去语言,只喃喃道:“我整个人都不太好!”
那么,蛤蟆先生又是谁呢?他住着豪宅,开过跑车,当着校董,有钱又有闲,随时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想必是最快活的那个。可蛤蟆先生却向苍鹭哭诉道:“我一辈子都干了些啥?我又干成了什么事呢?”是不是很像某一时刻脆弱的我们,在深夜痛哭,怀疑自己一无是处?蛤蟆看似什么都不缺,却丢失了最重要的东西——自己。他不了解自己,常常自我否定,他渴望被接纳,却不知如何尊重与接纳自己,所以总是心口不一,又惴惴不安。
存在主义治疗师欧文亚隆曾说,当我们压抑或否认自我,哪怕只是一部分,代价也是高昂的。因为身心会受到无形的束缚,终日惶恐。只有找回完整的自我,才能让心灵重获自由。
当你读这本书,看这个故事的时候,也许疗愈已经开始了,书中大幅的对话,向读者展示了心理咨询“以言治愈”的过程。这里的言并不仅仅指语言,还有思维方式。蛤蟆先生从决定咨询的一刻起,改变已悄然发生。他会在咨询中体验人际的理想关系,与咨询师建立一种特殊的合作联盟,他们将一同潜入心灵隐秘的角落,投去光亮。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曾将人生比作一条河流,看似静静流淌,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危险重重。在表面平静的生活背后,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几条汹涌的暗流。如何才能顺利跨过人生的暗流,通往彼岸?
罗伯特用无数临床案例,拼凑起了一位“蛤蟆先生”,并讲述了他从抑郁到痊愈的过程。当你看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就会明白:在人生的长河里,没有谁会是你的摆渡人。能将你摆渡过岸的,只能是你自己。这世上,从来不缺带伤的人蛤蟆先生看似乐观,但一路走来,内心早已伤痕累累。或许,每个人的身上,都曾有过蛤蟆先生的影子。你费尽心思讨好一个人,可对方不仅不感激,还利用你的善良索取更多;你用尽全力去工作,但命运总给你使绊子,让你的一切辛劳付诸东流;甚至在你最需要的时候,连你最亲近的人,也总是对你恶语相向,让你一边背负着恩情,一边又咽下苦水。曾经看过一句很扎心的话:“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带伤。无论愿不愿意,你都无路可退。”成年人的世界,每个人都在孤独地跋山涉水。难过的时候,你可以允许自己停下,但是不可以让自己倒下。无论前方有多艰难。我们都要裹挟着伤痕与失落,在挣扎徘徊中,咬牙向前,寻求内心的治愈。与其等待治愈,不如学会自愈。
人生苦难重重,想要越过苦难,抚平伤痕,最终只能靠自己。就像苍鹭所说:“再好的心理咨询,都出于就诊者的自愿。治愈的过程,都是为了让你自己找到答案。”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自己的医生。与其等待治愈,不如学会自愈。生活能治愈的,是自己愿意走出来的人《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凝聚了作者罗伯特·戴博德几十年的心理学心得。现实中,他曾对无数个蛤蟆先生说:“面对伤害,我们无处可逃,但必须完成的事,唯有靠自己才能行。”人生苦乐无常,我们总会受伤,也总会有很多迷茫。但不要灰心,不要沮丧。只要能沉得住气,扛得住难,你自己就是那股最强大的力量。当你在自我治愈的路上,主动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新世界的大门,也会随之为你打开。
在本次活动中,本院广大同学积极主动参与,在学生中形成读书浪潮,保证了该活动的顺利展开。同时组织人员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确保活动可以有序进行。至此,在老师的鼎力支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本次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