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6163银河.net163.am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5-21   浏览次数:1788

苏财会院〔2019〕45号

各单位、各部门:

6163银河.net163.am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已经院长办公会讨论,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6163银河.net163.am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2.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技术规范

3.在线开放课程验收评审指标体系

 

                               6163银河.net163.am

                                    2019520

 

6163银河.net163.am办公室                2019520日印发

附件1

6163银河.net163.am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十三五”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苏教高【201614号)文件精神,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丰富教育教学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共享,深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深入融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培育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建设原则

1.突出建设重点。采取“学校推动、系部为主、注重过程”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2.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推动在线自主学习、在线测试考核、在线质量监控、线下深度学习等广泛应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规范管理。坚持依法管理,明确课程负责人主体责任,强化建设主体的自我管理机制,规范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引进和对外推广的工作程序,重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质量的审核和把关。完善课程内容审查制度,加强教学过程和平台运行监管,防范和制止有害信息传播,保障平台运行稳定和用户、资源等信息安全。

二、建设目标

4.更新教学观念。鼓励各系部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学校课程网络平台和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适合网络教学的在线开放课程,促进形成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师生互动研讨的教学模式,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共用,提高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5.改革教学模式。以在线开放课程为载体,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全程在线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新模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转换、提升为深度探究、思辩、互动与实践的体验式、参与式教学、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逐步建立“教学理念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形式开放、教学评价开放”的新型教学模式,构建一站式、开放式、可扩展的在线课程学习平台,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6.建设优质资源。以在线课程学习平台为依托,融通先进教学理念,继承前沿信息科技,共享优质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学校特色、展现学校水平和实力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7.促进师资培养。通过建设基于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课程平台,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方法改革,促进交流合作,扩大学校教学社会影响力,培养一批网络教学名师。

三、建设内容

8.课程开发。利用学校在线课程平台或其他开放性在线课程平台,开发新课程,或对已有课程教学设计、单元内容、知识结构、课程资源、评价体系等进行综合改革,精心设计教学模式、资源呈现与课程互动方式,科学编排知识点。

9.视频制作。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撰写视频脚本,并将脚本中涉及到的多媒体资源(PPT、图像、动画、录像、文本等)进行美化加工;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个短视频以 5-15 分钟时长为宜,并配有字幕。

10.资源推送。课程网站须提供可推送的团队介绍、教学视频、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程导学、授课课件、参考资料、思考练习、在线作业、在线题库以及其它拓展资源等学习课程所需的图文、音、视频资料。

四、建设要求

11.课程要求。申报建设的课程以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含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创新创业类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三年制课程为重点,应为教学条件好、教学状态优、教学建设与改革有特色和成效的课程,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申报课程选用教材应是高水平的优秀教材,可以是课程组自行编写、制作的教材,也可以是省级、国家级规划教材或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申报课程应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使用课程平台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课程介绍、教师介绍、课程考试考核办法和所有的教学资源均应上网,并及时更新课程资源,强化答疑和互动功能。

12.课程团队与服务。在线开放课程应有相应的课程团队,课程负责人原则上由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担任,个别突出的青年教师职称可放宽至讲师。课程主讲教师需具有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丰富经验,吐字清晰、语言表达富有感染力;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依据开放课程教学的特点将知识碎片化并重新编排,合理运用教学辅助工具组织教学。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企业专家担任课程主讲教师。课程团队还需配备精通现代教育技术的助理教师,能长期从事在线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在线辅导、答疑等。团队成员分工需明确合理,责任明确,既确保课程学术性又考虑技术性,课程负责人能够承担课程相关教师的培训及教学研讨工作。

13.课程内容与资源。课程内容能够涵盖课程相关领域的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核心内容,能够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科核心概念,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每门课程应有包括课程介绍、负责人介绍、教学大纲、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在线作业、试题库、参考资料和课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教学录像可以是全程教学录像,也可以采用碎片化的方式组织,录制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系列微课程群。

14教学设计与方法。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学习的需求。根据课程内容采取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15教学活动与评价。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嵌入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答题、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16教学效果与分析。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的学习过程、行为、需求和效果,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

17. 技术规范与要求。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符合《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技术规范》(附件2)。严格遵守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范,依法依规开展教学活动,实施对课程内容、讨论内容、学习过程内容的有效监管,防范和及时制止网络有害信息的传播。重视版权和知识产权问题,构建课程内容所使用的图片、音视频等素材应注明出处。

五、申报与评审

18.团队申报。在线开放课程立项由课程团队申请,系部组织推荐,可牵头组织其他高校、学院和企业共同建设在线开放课程,联合申报。

19.系部审核。各系部对所推荐的课程内容(文字和影像等)应逐字、逐句、逐帧审核,课程资源不得存在任何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问题以及侵犯知识产权、肖像权的问题,坚决杜绝不适宜网络传播的资源上传,对存在上述问题的课程实行“一票否决”。

20.校级评审。学校组织专家组依照《在线开放课程验收评审指标体系》(附件3)进行评审遴选,专家组初评结果经院长办公会审议后,发文公布。

六、运行管理

21.建设周期。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周期一般为1年,课程组需加快建设进度,保证课程在一年内建设完成,上线运行。

22.课程管理。课程管理实行项目负责制。课程团队负责人在课程建设和运行期内,应积极组织课程建设、应用、更新与维护等各项工作,并适时向所在系部、学校上报课程建设与应用情况。课程团队需有专人负责线上答疑、组织讨论、作业批改、线上考试等环节的教学活动。

23.运行管理。学校通过网上监管、使用评价、结题验收等方式对课程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和综合评价,监督和管理课程的运行、维护和更新,实现安全化、常态化运行。

24.知识产权保护。课程网站内容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由此产生的纠纷,课程建设团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课程建设完成后,开放课程的知识产权归课程建设团队、团队所在教学单位、学校三方共有。课程使用权自然授予学校。未经三方同意,开放课程不得在本校以外转让或使用。

七、经费与政策保障

25. 获得立项建设的校级在线课程,学校将给予每门5000--8000元建设经费资助,主要用于资料费、打印复印费、因课程建设进行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等。对入选建设课程先拨付50%的建设经费,课程验收通过后再拨付剩余的50%。所有课程建设经费支出经教务处审批后,由课程负责人到财务处办理报销手续。建设期满,没有通过验收的课程,学校将给予其一年的整改时间。一年后进行复查,复查仍不合格的课程学校将取消其课程建设资格,并追回建设经费。

26.在课程建设和运行期内,学校根据课程资源建设及更新、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活动与考核、教学效果与影响、团队支持与服务、访问量、课程好评率和学生学习情况等,对课程进行动态综合评价,对使用效果好、师生评价高的课程授予“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荣誉称号,对课程建设成效突出的,由系部申报,教务处组织专家遴选,经院长办公会同意后,采取一事一议办法,继续资助建设经费,重点培育,优先推荐参加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项目等评选。国家级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验收按照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有关文件执行。

27.为激励先进,强化推广应用,对获批省级及以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校给予奖励。获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奖励标准为100000 元;获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奖励标准为20000 元,其中优秀等级的,奖励标准为50000 元。

同一项目在多个级别中获奖按最高级别计,不重复计算,已发放的按最高级补足余额;团队奖项按项目计,由课程负责人与团队成员协商分配。

28.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使用情况纳入学校有关教学工作业绩考核,作为业务考核、职称评聘及评先评优等的重要依据。对于获得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团队负责人,给予在一个聘任期内按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八、附 则

29.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实行。

30.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原相关规定废止。

 

 

 

 

 

 

 

 

 

附件2   

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技术规范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含视频、教学资料(PPT课件、参考资料等)、随堂测验、课堂讨论、单元测验及单元作业、考试。

应保证各类教学资源知识产权清晰、明确,不侵犯第三方权益。

各类资源的具体规范如下:

1. 视频(教师的授课录像)

1)技术要求

时长范围:5~25分钟(尽量控制在20分钟以内);

视频格式:视频采用MP4格式,单个视频文件小于200M,视频采用H.264编码方式,分辨率不低于720p1280×72016:9);

音频:清晰,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噪音等缺陷;

课程简介:如制作课程简介视频,建议长度50~60秒。

2)拍摄要求

画面中教师以中景和近景为主,要求人物和板书(或其他画面元素)同样清晰,不建议无教师形象的全程板书或PPT配音。

录像环境应光线充足、安静,教师衣着整洁,讲话清晰,板书清楚。

视频片头/片尾(可选):片头和片尾的总长要求控制在10秒以内。一个教学单元内,如果有多个视频,建议仅在第一个视频加片头,在最后一个视频加片尾。

3)字幕文件(可选)

字幕文件应单独制作并上传,不能与视频合并,要求用srt格式。字幕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字,不出现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

4)课间提问

时长超过5分钟的视频应插入课间提问;有条件的课程,建议每56分钟插入一次。课间提问为1道客观题,题型可以是: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

课间提问不计入平时成绩。

2.教学资料

教学资料可以是课程教学演示文稿或其他参考资料、文献等。

演示文稿和其他格式文档需以PDF文档的格式上传;也可使用平台提供的富文本编辑器在线编辑。例如,每讲的PPT教案,可放在该讲教学内容的最后,供学生下载。

3.随堂测验

随堂测验可以方便学生即学即练,也便于老师随时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随堂测验没有提交时间的限制,也不会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随堂测验由客观题组成,平台自动判分;题型可以是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或判断题。一份随堂测验可以由多种题型的客观题组成,题目数量不限。

4.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教学团队在教学单元中发起的讨论。平台为每个话题生成单独的讨论区。教师可选择将学生发言情况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5.单元测验及单元作业

单元测验和单元作业设有提交截止有时间,教师可选择计入平时成绩,发布前需确保题目和答案核查无误。

1)单元测验

单元测验由客观题组成,平台自动判分,题型可以是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一份单元测验可以由多种题型的客观题组成,题目数量不限。教师可以对单元测验设置管理策略,如:学生可以提交的次数(建议2~3次)、有效成绩取最后一次成绩还是最好成绩(建议取最好成绩)。

注意:由于填空题判分时有严格的字符比对规则,出题需谨慎。

2)单元作业

单元作业是主观题,采用学生互评或教师批改的方式进行判分。

注意:单元测验和单元作业的有效期以10~15天为宜。为保证注册较晚的学生能够获得证书,前两周作业提交时间建议设定为30天。

6.考试

考试是检测学生课程阶段性/整体学习情况的正式测验题,可以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数量不限。考试题一经发布将不允许修改,发布前需确保考试内容核查无误。

考试题的形式与单元测验和单元作业一致,客观题由平台自动判分,主观题采用学生互评或教师批改的方式进行判分。

考试题学生只能提交一次,且有答题时间限制,该时间按平台的时间计算(即学生一旦开始考试,不论其是否关闭电脑,系统都将按平台的时间计时并按时结束)。

二、课程结构

原则上按周设计教学单元,课程持续时间建议不超过14周,超过14周的课建议开成两门课,如高等数学(一)、高等数学(二)。

课程结构设置为两级,各级编号均可自主编写(亦可无编号);

第一级结构仅包括标题,以及单元测验或单元作业;

第二级结构下包括标题、视频、课堂讨论、教学资源、随堂测验等各类教学内容。二级结构的标题可自主编写每个二级结构中可以包含多个视频文件和其他类型的教学资源,数量不超过15个,以1~2个学时的课堂负荷为宜。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习惯和教学安排,对教学内容自由排序。

1.按周发布课程

如果课程的教学内容按周发布,且每周仅发布一次,建议课程的一级结构按“周”命名。

参考示例如下图:

2.按内容发布课程

如果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严格保证每周发布一次(如每周发布多次,或隔周发布),建议课程的一级结构以“讲”、“单元”等称谓命名,而不要使用“周”命名。

参考示例如下图:

 

    

附件

在线开放课程验收评审指标体系

指标

观测点及描述

课程建设基础

10分)

课程具有丰富的资源积累、开课时间长、教学效果好。

 

 

 

 

课程教师

10分)

课程负责人具有良好师德,学术造诣深厚,教学能力强,教学特色鲜明。课程负责人参与本课程的教学视频讲授。课程团队设置合理。

 

 

 

 

课程内容

30分)

教学目标明确,适应在线学习需要,有助于学习者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10分)

 

 

 

 

内容选择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知识体系准确合理,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10分)

 

 

 

 

教学设计体现在线开放课程特色,遵循在线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学习习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环节,有效分配教学时数,适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或混合式教学。(10分)

 

 

 

 

课程资源

40分)

课程资源内容质量高,能系统反映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设计,充分反映课程改革成果,展现课程教师的教学风采。(10分)

 

 

 

 

课程视频按知识点(单元)组织、制作,视频呈现形式经过精心设计,不同于传统的课堂实录。(10分)

 

 

 

 

除教学视频外,其他教学资源丰富。(10分)

 

 

 

 

测试、作业、考试等测量性资源设置合理,能有效评价教学效果。

课程讨论题设置合理,能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10分)

 

 

 

 

课程建设进度

10分)

已经完成课程建设,并且上线一个完整学期,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注:指标总分计算:M = KiMj,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优、良、中、差的系数分别为1.00.80.40Mj是各指标的分值。


Baidu
sogou